“数字故宫”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

2016-08-04

     “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党中央制定的国策。“以信息化作为杠杆和支点,改造传统的博物馆,使故宫博物院尽快跻身世界一流博物馆之列”是故宫博物院领导提出的治院方针。但是,什么是“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与现实博物馆之间应该是怎样一个关系,“数字故宫”到底应该怎样架构谁也不清楚。故宫博物院系统地开展信息化建设是从改造原有的仅为照片管理建立的文物影像管理系统开始的。当“政府上网”风盛,台湾故宫网站也做得很有特色时,我院也下大力气建设了故宫博物院的网站,当时将它命名为“数字故宫”的原因,就是觉得“数字博物馆”可能就是这个样子了。

  随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通过反复的系统调研、论证等过程,尤其在借鉴了一些兄弟博物馆和社会单位,特别是国家图书馆的经验后,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博物馆管理方式由于受客观实际的限制,虽然有着他的漏洞和不足。但是,这种管理方式从它建立到现在几十年了,至今还在采用,肯定还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且作为新技术执行人的信息工作人员往往都是新入行的人,对博物馆工作的认识与长期在文博一线工作的同志是有差距的。任何信息化应用项目的开展,只能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传统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对传统的工作程序尽可能少作改动,使文博一线的工作人员确实感觉到信息化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的方便,使他们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只有这样,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才有可能得到文博一线工作同志的支持,所有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才会有它实际的意义。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各个信息系统的最终使用者和管理者应该是博物馆各项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信息人员绝不应该越俎代庖,以为自己提出、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承担了先期的开发工作,就可以反客为主,就可以替代博物馆的各项基本工作。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去强制推行主观臆定的信息系统,结果肯定是事倍功半。

  由此,我们将故宫资料信息中心定位为:为文博一线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的服务部门。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前期由我们主责推进的各个信息化应用建设项目的各项功能、流程控制点的设置和系统的操作方式一定要得到文博一线工作人员的认可。在系统建成之日一定要平稳移交到一线业务主管部门手中。资料信息中心的本责只是:1、为各个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平稳运行创造良好的网络通讯条件。2、为各个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服务器和终端机的平稳运行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3、用信息管理的观念和手段,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各类具有共性的资源信息,支持各个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数据更新和补充。4、推进各项适合文博业务工作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建设。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调整了故宫博物院的信息化建设的体系结构,并重新整理了我们对信息化工作各个层面的认识。我们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点,共同推进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事业。


      我们规划的故宫信息化建设体系是在网络通讯平台的支持下,由资源信息采集、加工管理层、文博业务信息层和由其支撑的业务管理信息平台和文化展示平台共同组成的。

  网络通讯平台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必备条件

  我院的院内计算机信息通讯网络是从1998年开始建设的,经过五年时间和前后三期的扩容改造,已经形成了铺设光缆12公里,超五类双绞线60公里,共有24个子网,基本连通了全院各个业务、职能部门的,百兆到桌面的千兆局域网。为我院的各个信息化应用项目的建设和推广,奠定了基础。今后,我们还将探索采用高效的无线网络等新技术,力争在不破坏古建和古建基础的前提下,将信息通讯连接到每一个陈列室。同时,建立安全、有效的计算机服务器管理体制,确保各个应用系统的平稳运行。这方面的工作,责无旁贷应该由资料信息中心来承担。

  资源信息的采集、数字化加工是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

  在博物馆的各项工作中使用较多的资源信息主要是影像(两维影像)、图形(工程图纸)、视频、音频和文字。在我院前几年的信息化建设中,我们没有深刻理解资源信息与应用系统之间,即互相依存又各具个性的关系,资源信息(影像、文字)的采集、加工、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是与文物管理系统连接在一起的。这样在系统建设初期,比较容易取得成效,但是随着众多应用系统的建立,不可能都再去分别建立加工手段基本相同的采集加工系统。而且仅为一个系统定制的资源信息也很难为其他系统所利用。因此在调整后的故宫信息化建设体系中,我们将所有资源信息的采集、加工和管理工作从文物管理系统中划了出来,重新整合为适用于不同文博业务应用系统的资源信息采集、加工、管理系统。为了保证数据格式的统一,数据采集、加工过程的专业化和高效率,以及资源信息的综合利用,我们认为资源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利用管理工作由资料信息中心承担为好。

  文博业务信息系统一定要符合文博一线工作的需求

  我们将记录、存储文博一线工作的文物管理信息数据库和古建信息数据库定位为文博业务信息层。这一层是在专用信息和具有共性的资源信息的支撑下建立起来,直接为文博一线工作提供数据服务。在这一信息层的数据库数据表的建立和填充数据的采集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每一个数据项的设置,甚至每一条数据的表达方式都要尽可能符合一线工作人员的需求和工作习惯。不要使一线工作人员感到采用信息系统反而增加了负担。我们采取的做法是:在系统搭建和数据(专用信息和资源信息)采集、录入的阶段,由资料信息中心全责承担。利用资料信息中心在技术、设备和人才方面,以及工作任务相对单一的优势,将系统建设过程中最困难的阶段承担下来。快速推进系统建设进程,力争尽快形成投资效益。在系统搭建的过程中,通过调研、论证、演示、试运行等手段不断向文博一线传授、普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和信息化工作的理念以及新系统的操作方法。以细雨润无声的方式,求得文博一线工作人员对信息系统的理解和认同。待系统建成之日立即向文博一线业务部门移交系统的管理权。

  涉及审批权限的管理系统必须保证领导权限的有效实施

  对于为我院文博业务中涉及需要经过各级行政审批的流程管理工作而建设的文物流通管理、文物出入库管理等管理信息系统,各项管理功能的设置和操作的方法必须得到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认可。要确保行政审批过程中的流程控制、身份认证、逐级留痕和数据安全等关键环节的可靠性,设计好计算机签批和传统签批的衔接方式。我们认为:对于这些系统的最终管理权必须交由承担相应管理职能的部门承担。

  文化展示平台应该由文博专业人员做主导

  作为延伸博物馆文化展示工作的故宫博物院网站、陈列室电子辅助展示方面的工作,我们认为:在整个博物馆信息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由资料信息中心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是不得已的事情。对于一个技术服务部门来说,它毕竟不是博物馆陈列展示和学术研究工作的主责部门。它的工作重心不同,人员组成不应该也不可能是文博业务的专家,这就决定了它所展示的文化内容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网站建设的过程中,就设计了一种专家咨询、把关的模式,建立了故宫博物院网站专家指导委员会,在几年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信息化展示毕竟不是这些专家的主责,因此在展示内容的策划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欠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我们认为还是应该由专责文化展示的部门和专家来主导这方面的工作,资料信息中心仅承担具体技术支持为宜。

  总结

  我们认为:“数字博物馆”、“数字故宫”建成的标志,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建设了几个信息化的应用项目。而应该是保证这些项目得到有效地实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明显的成效。我们开展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信息化的思想和信息化的工作方法已经贯彻、融化到博物馆的各项工作中,并成为每一个工作人员自觉规范、指导自己工作的行为准则。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