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继续协助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开展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培养

2019-01-02

  2018年是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合作的第5年。自2014年1月26日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书以来,双方在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


  2015年9月,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获批招生,故宫博物院选派专家在学校开设了“文物基础知识”“文物保护基础”和“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此后,又陆续增加了“古书画装裱”“古建筑营造技艺”“古书画鉴赏”等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的讲授,还设置了很多实操环节,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故宫博物院还协助学校建立了古书画装裱实训室、古建营造技艺实训室和文保专业综合实训室。此外,在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教委和北京联合大学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3+2+2”贯通制培养,即学生在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进行3年中职阶段的学习,之后直接进入北京联合大学进行为期2年的高职学习,再通过专升本在北京联合大学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 “3+2+2”的贯通制培养模式,是三方共同探索、协调的成果,是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2018年春季学期,根据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的需求,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器物部、文保科技部和修缮技艺部,共选派专家25名,为高一和高二年级开设五门课程,分别是“文物保护基础”“古书画装裱”“古建筑营造技艺”“中国工艺美术史”和“古书画鉴赏”,共计486学时。秋季学期,结合学校安排,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器物部和文保科技部选派专家26名,开设“中国工艺美术史”“文物基础”“古书画装裱”和“古书画鉴赏”四门课程,共计342学时。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馆员展梦夏讲授“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该课程注重基础性、实践性和连续性。学生不仅掌握了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整体脉络,还对中国工艺美术断代史有了深入的认识。“古书画装裱”课程强调实践性,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周海宽、侯雁和王红梅连续几年为高一、高二年级授课,手把手地传授装裱技艺。2018年11月,为加强古书画装裱的学科建设,学校成立了“周海宽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学生搭建了一个师徒传承的平台。“古建筑营造技艺”课程,由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选派木作技师黄有芳、张吉年,工程师张秀芬和彩画高级工张志国讲授。他们制作了木作模型和彩画小样作为教学辅助用品,向学生介绍了官式古建筑的木作和画作的营造技艺,并指导学生完成了教学实践。


  “文物基础”和“古书画鉴赏”课程,分别由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和书画部的专家授课,各位专家都有自己的研究特长,为学生讲授了古代青铜器、陶瓷器、玉器、漆器、珐琅器、雕塑、绘画、书法和碑帖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中国古代不同门类的文物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物保护基础”课程,由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选派专家讲授。其中,文保科技部副主任、研究馆员雷勇讲授“文物保护方法概论”,文保科技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屈峰讲授“木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副研究馆员闵俊嵘讲授“漆器类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副研究馆员曲亮、高飞讲授“金属类文物科学分析检测”,副研究馆员康葆强讲授“陶瓷类文物科学分析检测”,副研究馆员陈杨讲授“纺织品文物的修复案例”并指导学生进行了简单实习。通过“文物保护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对传统的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还对科学分析检测在文物保护与修复中的作用有了系统的了解。


  2018年,经过不断探索与协调,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学科建设和社会影响力,均有改善和提高。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在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的贯通制培养方面的合作取得了新的成绩。2019年,双方将继续深入合作,共同探索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中国工艺美术史”授课现场


“文物基础知识”授课现场


“文物保护基础”授课现场


周海宽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


(文/王东  摄/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