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两大派系之一,形成于藏族地区,发展、传播于藏、蒙、土、裕固、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是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佛教。 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松赞干布、赤松德赞等几代赞普支持佛教,翻译佛经,创建桑耶寺,佛教有了初步发展。 9世纪中叶,朗达玛上台兴苯灭佛,佛教受到毁灭性打击。10世纪后期佛教又从阿里和多康地区复兴,根据不同的佛法传承,形成宁玛、噶丹、萨迦、噶举等众多教派。元朝以后,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在中央政府扶持下曾先后取得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权。藏传佛教中有由《丹珠尔》、《甘珠尔》两部分组成的藏文《大藏经》,其寺院组织严密,学经制度健全,修行上“显密并重”。以无上瑜伽部密法为最高最深之法。
为庆祝“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的成立,2009年10月17—20日,由故宫博物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西藏文化博物馆和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联合主办,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和首都师范大学汉藏佛教美术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第四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The Fo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ibetan Archaeology and Arts)”在北京紫玉饭店召开。来自故宫博物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西藏自治区博物馆、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多家国内学术机构,以及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瑞士、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8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开幕式上,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斯塔、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郑堆、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和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晓霞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陈丽华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的成立表明故宫博物院一直在致力于推动藏传佛教领域内的研究。故宫的藏传佛教研究并不仅仅是对故宫藏品和佛堂的研究,更是着眼于汉藏文化与艺术交流这一更广阔的领域,即把藏传佛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把藏传佛教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加以研究和宣传。我们不仅要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相关的展览、出版文物图录,更要走出去,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学者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开辟新的学术领域和学术方向。而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学术合作和交流平台,它以严谨的学术风气、严肃的学术态度以及在学术界广泛的号召力,已经成为中国藏学界的重要活动之一。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或论文提要53篇,内容涉及西藏考古新发现、吐蕃和前佛教时期的艺术研究、汉藏佛教美术的相互交流和影响、藏传佛教图像学研究、元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等多个方面。为了使与会学者能够充分交流和分享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新成果,这次会议一改过去分组讨论的惯例,不设分会场,让所有发言者均采用大会主题发言的形式,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和响应,会场上讨论更加热烈,学术氛围更为浓厚。大会还特别利用两个晚上的时间,安排五位学者分别对“托林寺的保护”和“敦煌艺术研究”两个专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作为主办方的代表,我院王家鹏、王子林、罗文华、孟嗣徽四位研究员分别提交或宣读了《新见西藏纳塘寺版画》、《清宫西方极乐世界佛堂与乾隆“万民长寿”的理想》、《甘孜丹巴藏传佛教壁画的时代与风格》、《十一曜星神图像考源》四篇论文,体现了我院藏传佛教领域的科研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