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报告(2012年)》发布暨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研讨会召开

时间:2014-05-16

  2014年5月15日,“平安故宫”工程《故宫博物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报告(2012年)》发布暨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敬胜斋召开。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宣布国内首部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年度报告——《故宫博物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报告(2012年)》正式出版,文物保护专家、遗产保护研究机构与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技术人员听取了单霁翔院长所做的监测工作汇报,并对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故宫博物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开始于2008年,是“平安故宫”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经过6年的探索和实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已经成为故宫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具有故宫特点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体系。为了宣传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检视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技术路线、操作方法以及实施内容的思路,使更多的人了解、参与、监督故宫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决定从2012年,每年出版一本《故宫博物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报告》,完整介绍该年度监测工作的规划、项目内容简介、管理制度建设、专项技术报告以及下一年度的监测工作计划。2013年4月监测中心完成《故宫博物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报告(2012年)》中文版文稿撰写,2013年10月完成其英文版翻译,几经编纂修订后,中文版、英文版于2014年4月正式由故宫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国内首个系统介绍世界文化遗产地监测工作进展的年度报告。
  会上,故宫博物院就报告内容以及故宫遗产监测工作进展,向文化遗产保护组织、专家、遗产地管理技术人员等广泛征求意见,共同探讨今后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方法和方向,以促进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科学推进。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的相关工作负责人、文物建筑保护专家、文化遗产研究机构以及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部门负责人约40人参加会议。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指出,故宫博物院拥有17万平方米壮美恢宏的文物建筑群、180余万件(套)精美绝伦的馆藏文物,是展示明清建筑文化、礼制文化和宫廷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每年接待数以千万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承担着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如何消除或减小故宫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故宫博物院古建筑、馆藏文物和观众的安全,是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故宫博物院实施“平安故宫”工程,其目的就是最终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实现故宫博物院进入安全稳定的健康状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则是该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是国际遗产保护组织对世界遗产地的基本管理要求。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从2008年筹划至今,已经建立了监测内容框架,确定了监测的目标,制定了近期的工作计划,在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价值载体进行监控、测量和记录的同时,着手建立完整的监测信息平台。借助监测工作报告的出版,故宫向所有对文化遗产保护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受益权的广大公众和保护团体系统地汇报我们的遗产保护监测工作的理念、技术思路、内容方法和项目进展。这必将使更多的人了解故宫的监测、理解故宫的保护、参与故宫的管理,最终推动故宫乃至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监测工作发展。
  单霁翔院长向大会汇报了故宫6年来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进展,并详细介绍了观众动态监测、电力系统监测等正在进行的有代表性的监测工作以及2014年故宫博物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规划。他强调,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价值载体评估不够深入全面、现有的技术水平尚不能满足故宫监测需求、对监测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制定详细可行的监测总体规划尚需时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将在加强与国内外一流技术团队的研发合作、开展和世界遗产组织以及其他遗产地交流互访、培养和引进监测人才、建立监测培训与学习机制、推进监测基础工作、促进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持续的建设和规划,向建立科学的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体系迈进。
  郭旃、陈同滨、吕舟等文物保护领域相关专家和遗产地管理人员相继发言,大家在肯定了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报告出版的意义和价值的同时,也指出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整体刚刚起步的阶段,各遗产地需要加强学习与合作,走出去,引进来,更多学习国内外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严谨论证,大胆试验,将遗产监测工作作为一个长期、动态发展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去建设,最终真正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强大助力。

背景资料:
一、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定义
  遗产地监测就是对遗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引起的保护对象及其环境的变化进行长期系统的记录,记录保护对象及其生存的自然和人为环境在各个时期的变化数据。在数据记录和积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以便全面真实地反映出遗产地的保存状况以及影响遗产地保护的主要因素,从而为遗产地保护的各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遗产预防性保护与遗产监测
  预防性保护是一个外来的概念,最早提出是在1930年罗马召开的艺术品保护国际会议上。早期预防性保护的实践主要集中于博物馆文物保护系统。20世纪90年代,预防性保护开始出现在建筑遗产保护领域。近十年来,遗产地的预防性保护作为一种新的保护理念和保护方法受到世界遗产地的广泛重视。而至今尚未出现系统研究的专著。
  遗产地的预防性保护是指防止遗产价值丧失和损害的所有行动,它基于信息收集、精密勘查、价值评估和风险评估等来确定建筑遗产面临的风险因素,通过定期检测和系统监测等方法分析掌握遗产结构的损毁变化规律,通过灾害预防、日常维护、科学管理等措施及时降低或消除各种风险,使遗产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以避免盲目的保护工程,最终实现建筑遗产的全面保护。
  从预防性保护体系中可以看出,遗产地监测活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监测从其本质意义上来看,是对遗产价值安全以及其环境变化的持续的观测和调查,为预防性保护积累可供分析的基础数据;而从广义的角度,监测活动亦包括了对基础数据的分析和措施决策的制定。总体而言,监测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遗产的保护管理现状,为科学制定保护方案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可靠的依据,并为进一步有效展开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保护世界遗产的核心任务是保护其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遗产地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对世界遗产带来了哪些影响,影响有多大,又会如何发展,这些都是国家遗产保护管理层和遗产地管理真关心的问题。这就是世界遗产监测的任务和要回答的问题。
三、监测的未来前景
  建立完整的监测体系后,当观众到故宫博物院来参观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购票体系实现在参观总量的控制下观众分时段进入,在观众服务中心以及重要的空间节点处,有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展示设备对院内各区域的观众人数和密度进行提示,以引导观众避开人流密集场所,为观众提供一个有序的参观环境;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可以实时监控院内的人流变化,并根据需要启动应急预案,调度现场人员进行出入口放行速度的管理;观众可通过手机,查询各博物馆的参观情况,选择量身定做的参观方案。
  建立完整的监测系统后,现场的环境、基础设施、文物劣化、保存情况的巡查无需手写记录,现场巡查人员只需通过Pad等移动设备在现场拍摄巡查照片,填写处理意见,即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数据管理平台,分发至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电子审批。基础设施和监控设备等超过使用年限、设备出现使用故障、药剂快到保质期等都会由系统自动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处置。
  建立完整的监测系统后,文物皆有自己的ID身份号码和报警装置,其非法的接触、移动会及时报警;遗产地安防监控设备犹如火眼金睛,一切盗窃、破坏行为尽在法眼之下。
  建立完整的监测系统后,数据分析系统会对观众流量、文物劣化等进行分析预测,提前预警,使管理更加科学。
建立完整的监测系统,对于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者而言,通过完善的人工巡查、无线传输、传感器实施监控等技术手段可及时掌握各类文物的保存现状、劣化程度和劣化原因,使我们的遗产保护实现有理、有据、适度。有完整的文物监测与保护信息平台,在平台上,我们可以完整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文物的形制特征、使用情况、周边环境、位置变更、管理部门分布、病害变化、修复技艺等内容。通过测绘、检测、巡查、记录手段完整存储在平台之上,并由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关联,为遗产的研究、宣传、保护、管理提供所需信息。
四、故宫观众动态监测系统简介
  1.监测背景
  故宫博物院以其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馆藏闻名于世,也是我国和北京市的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及重要的旅游资源。近几年故宫的观众接待量逐年递增,年接待量已经突破千万,2013年达1500万。每年的旅游旺季、黄金周期间,故宫观众最多时日接待量达十几万人。
  2.建设目标
  实时了解故宫博物院当前的人流状态及详细动态,为故宫观众承载量的分析、限流管理提供科学数据依据;实时监测院内人流拥挤度,在出现异常之前,系统自动预警预测,预防拥挤踩踏意外事故发生;完整掌握故宫博物院全年的观众人流数据,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和预测,为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而对观众而言,在进入故宫之前,及时了解当前故宫人流状态,为下一步参观故宫提前规划;在进入故宫后,及时了解重点热门区域人流状态,达到高效、舒适参观。
  3.实现功能
  实现对故宫外围整体出入口的进入观众流量、离开观众流量的实时准确监测和统计,实现每一时间段的观众流量精确统计;
  实现对故宫院内重点区域的观众流量实时监测,对故宫院内重点区域的观众分布状况的实时掌握;
  通过对故宫区域的进入和离开的观众流量的准确数据,为限流精细化分配、分时限流和动态控制观众数量提供科学的数据决策支持;
  实时准确监测故宫博物院内的人流状态,在人流密度超过正常范围,及时发出预警,提示管理人员及时实施相应预案,提高对人流的高效安全疏导能力,防止拥挤踩踏、文物损坏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故宫的人流态势实时准确监测,给发布系统提供实时的人流数据,引导进入故宫的观众有序合理地参观,有效提高观众的参观效率,减少观众在故宫院内的排队等候时间,进一步减少观众在院内的停留时间,引导计划进入故宫的观众合理选择参观时间,进一步提高故宫观众的自行疏导能力和人性化管理;
  对故宫的观众流量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生成各种观众流量信息统计分析报表,自动生成各种流量统计曲线,包括日报/周报/月报/季度/年度报表,提升故宫管理的信息化手段,通过历史统计数据,为未来的大型节假日活动提供数据决策支持。
  4.监测技术
  在观众出入口上方设置监测点,每个监测点位安装2套专用二维激光扫描仪,用于实时采集当前客流的激光数据,共布设47组扫描仪;在机房,布设专用交换机、专用控制器及专用电源模块,专用控制器通过专用交换机实时获取前端二维激光扫描仪的激光数据,并实时分析和处理,得出当前的观众流量数据,通过交换机,把数据实时发送给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展示等。
  5.工作进展
  故宫监测中心2013年开始观众动态监测系统建设。该项目4月份完成招标程序,5月正式开始设备安装方案设计,8月开始监测设备安装,9月开始设备线路安装和通路调试,12月开始服务器系统安装,2014年4月份开始数据采集。
五、电力监测系统简介
  故宫博物院多来持续开展基础设施的巡查、监控工作,从规划到制度建设逐步完善。2013年按计划将原有基础设施网络地理信息平台升级为基础设施监测平台,结合基础设施安全运营、管理、维护、改造的实际需要,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设计基础设施实时监测方案。其中首先开展的是电力设施监测。
  1.监测目标
  实现对故宫博物院电力运行长期不间断实时监测,及时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准确状况,对重点保护区域、高负荷用电区域进行重点防范;及时发现不合理用电和违章用电情况,对用电异常如季节性用电超负荷,断路、过载、短路、过压、欠压、三相不平衡、功率因数低等,提前预警、及时报警,做到事前有效预防、事中快速处置、事后便于总结;及时发现节能点,为采取节电措施提供依据,并在新增用电线路时,可根据现有线路运行情况进行科学规划。
  2.监测技术
  使用有线传输的物联网技术,将配电室与闸箱电路的电压、电流、功率等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管理平台进行比对分析。
  3.监测内容
  故宫博物院室外电力线路(至室内闸箱)总长度约60公里,共有配电箱698个,本期监测100个。本次电力监测系统项目的建设,将完成电力监测基础数据勘测、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建设、电力监测系统数据库建设和电力监测可视化应用软件系统建设,建立初步的电力监测体系。
  4.进展情况
  电力设施监测在完成了西配电和北食堂的监测试点后,2013年开始全面建设,2014年底完成。本次监测将监控至故宫所有一级闸箱,今后将逐步监控至所有插座。
TAG标签耗时:0.017899036407471 秒

关键词: 建福宫 敬胜斋 义和
问题反馈

更多影像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