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甲骨专家来我院参观考察

时间:2017-07-20

  2017年3月28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专家马季凡、孙亚冰、郅晓娜、赵孝龙到我院参观“大隐于朝”展览,并考察“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项目进展情况。本项目组焦东华、杨扬、李延彦、何巧娟、见骅、陈鹏宇负责接待,并与历史研究所甲骨专家举行了座谈。


  马季凡等一行四人先赴延禧宫参观“大隐于朝——故宫博物院藏品三年清理核对成果展”。该展览集中反映了我院2014~2016年藏品清理的阶段性成果。展览第一部分为甲骨单元,介绍了甲骨的性质、时代、我院收藏甲骨的数量以及“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项目的工作进展,并精选了18件甲骨实物,结合释文、注释和拓片予以展示。马季凡等重点考察了展出的甲骨实物以及拓片展板。作为展览甲骨单元主要筹备者,焦东华、见骅向大家介绍了每件甲骨的来源、内容、组类和保存状况。围绕展出的人头骨刻辞,马季凡等与项目组成员进行了讨论。马季凡说:人头骨刻辞数量稀少,故宫博物院藏有两件。展出的这件刻辞为“伯丙”,是商人俘获的方国首领,反映了当时的猎首风俗,非常珍贵。



  随后,马季凡等赴南三所器物部金石组办公室,参观项目组制作的拓片和摹文实物,观看拓片和摹文的扫描影像,并就相关问题与项目组成员座谈。


  马季凡注意到:社科院历史所摹文、拓片用纸大小没有固定。而项目组的摹文用纸大小是整齐划一的,拓本用纸则根据甲骨尺寸不同有不同的规格。甲骨尺寸接近的,拓片用纸大小相同;甲骨尺寸相差悬殊的,拓片用纸大小也有比例。焦东华解释说:摹文纸张大小一致,工作开始阶段虽然比较费纸,但熟练以后成品率较高,而且后续保存和检索以及扫描图片处理都比较方便。



  孙亚冰询问:甲骨传拓,如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何巧娟、陈鹏宇解释:一般来说,甲骨传拓前,需要擦除附着的泥土。对于笔道中的土渣,由郭玉海、何巧娟负责剔除。对于实在无法剔除的,为保护甲骨起见,不做进一步处理。个别拓片可能会有笔道“洇墨”情况,其实就是因为笔道中存有无法剔除的土渣。


  马季凡等询问:拓片使用的墨汁,如何去除其黏性?焦东华、陈鹏宇讲解了墨汁调水的方法。郅晓娜认为:采用墨汁调水比研墨更为节省时间。何巧娟补充说:研墨涉及加水多少才算合适等问题,很容易造成拓片的墨色不足。


  孙亚冰询问摹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焦东华、见骅、李延彦介绍:摹文是直接在拓本上摹,但拓本本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而一定要比对高清影像,把每个字放大,等于采用连临带摹的方法,避免出现不准确的笔画。


  马季凡等对摹文实物所表现出的甲骨文书法特点比较赞赏。焦东华介绍:甲骨刻辞的文字、外轮廓和兆纹,一定要在摹文上有所区别。文字要一次性摹写出来,并表现出原来刀筆的粗细和变化。外轮廓要不加任何人工修饰,粗细匀称。


  马季凡等认为:项目组拓本所用纸张是定做的,厚薄非常合适。每张拓本上都加盖传拓人的姓氏图章,方便将责任精确到个人。拓本和摹文都放在大小合适的文件盒里长期保存。项目组对于拓本和摹文的管理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有丢失就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些做法都值得在其他单位甲骨拓摹工作中推广。


  最后,马季凡等与项目组成员在器物部门前合影留念。双方都表示会在今后的甲骨整理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