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寿仙:变与乱: 正反两面看晚明——故宫学讲坛第三讲
高寿仙:变与乱: 正反两面看晚明——故宫学讲坛第三讲
高寿仙:变与乱: 正反两面看晚明——故宫学讲坛第三讲
时间:2025-05-09

在中国历史上,晚明是一个变化剧烈而又新旧交织的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充满了矛盾和张力。面对晚明这些纷繁事象,秉持不同观念、站在不同立场的人们,往往会看到不同的侧面,形成不同的看法。2025年4月25日,“故宫学讲坛”系列讲座第三讲邀请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高寿仙教授在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数字所演播厅)作题为“变与乱: 正反两面看晚明”的专题讲座。

 

高寿仙,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研究员,《新视野》原主编,兼任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明史学会物质文化史分会会长、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主要研究明史和北京史。出版《明代北京社会经济史研究》《明代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北京人口史》《变与乱:明代社会与思想史论》《嘤其鸣:明清社会经济论评》《徽州文化》《中国宗教礼俗:传统中国人的信仰系统及其实态》《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150余篇。

 

此次讲座由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文君主持,讲座由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院主办,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院、数字与信息部承办,来自院内外80余位听众聆听了讲座。

 

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高寿仙

 

讲座开始,高寿仙研究员介绍了何时是晚明。较为通行的用法,是指称万历至崇祯(1573—1644年)这一时间段。面对晚明的纷繁事象,人们往往因观念不同、立场不同,形成不同的看法。高老师分别从政治、社会、思想道德等方面对晚明历史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从政治层面,相较于明初,晚明专制集权软化与治理能力下降。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加强集权。皇帝成为政权的主宰和核心,拥有对明政府一切事务的绝对的、最高的裁决权,控制着全副国家机器和权力。明初通过开展廉政教育、加强监督考核、发动耆民百姓、开展集中打击、利用大案清洗、使用酷刑恫吓等手段,造成一种恐怖而廉洁的政治生态。随着时代发展,专制集权软化,主要表现为:内阁职能增强;会议制度逐渐完善,先由大臣议政,而后内阁票拟,然后皇帝决策,最后六部执行;大臣言谏风气张扬,如万历十七年(1589)雒于仁《恭进四箴疏》曾指责皇帝嗜酒、贪财、恋色等罪状;党社活动活跃。同时治理能力下降:政府权威衰落;政治分裂极端化;吏治腐败。一般认为党争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万历皇帝画像

 

谢国桢《明季党社运动考》

 

其次是社会层面,社会控制松懈,社会矛盾激化。明初实行“里甲制”,编制监控网格,加强对百姓的管理;同时打击豪强富户。明晚期“里甲制”崩解,乡绅阶层崛起,一方面提高了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给地方治理制造了不少障碍。明代中叶以后,官府对商人的控制已很松弛,商业经营获得越来越大的自由,出现地域商帮,工商市镇兴起。赋役制度发生变革,出现“一条鞭法”;民间组织兴盛;社会风气变化,奢靡之风盛行。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发展失衡,缙绅势家横暴,各类民变频发,后来出现的张献忠、李自成两支农民起义军,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再次是思想道德层面,思想控制削弱,道德规范解体。明初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明太祖曾颁布《大诰》,务必户户有之。晚明思想控制削弱,民间舆论活跃,个性主义张扬,异端思想萌发,如李贽曾批判道学虚伪,提出“是非无定”“人必有私”等思想。在个人道德层面,这一时期享乐主义盛行、拜金主义泛滥、商业伦理败坏,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出现,万历末年的《杜骗新书》揭露了当时盛行的各种各样的诈骗活动。

 

明初《大诰》

 

《杜骗新书》

 

最后,高老师列举了不同时代对晚明的评价。明遗民顾炎武曾对晚明提出激烈批判,清代官方也持否定态度。晚明时代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不同时代的人们,以及同时代的不同个人,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唤起了对于晚明时代的重视和肯定。如周作人指出明末文学运动与五四文学运动“很有些相像的地方,两次的主张和趋势,几乎都很相同”。林语堂认为晚明公安派、竟陵派“已抓住近代文的命脉,足以启近代文的源流”。嵇文甫认为晚明“把一个旧时代送终,却又使一个新时代开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展的社会史论战,促使人们从社会形态转变的角度认识晚明时代,逐渐形成“资本主义萌芽”这样一种规范认识。 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萌芽”基本退出主流话语的行列,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因素”“近代化萌芽”“社会变迁”“社会转型”等比较中性的概念,晚明被视为中国早期近代化历程的起点。毛佩琦《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明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一文中指出“就明朝中后期的情况而言,中国社会已经明显地表露出向近代转型的征兆……清朝的入主,使本已趋解体的旧制度得以维系和延续,新事物的萌芽、鲜活的思想和开放的态势均遭到扼杀……中国失去了一次融入世界与先进国家同步发展的机会,最终沦为衰败的大国”;商传《走进晚明》一书则认为“晚明与清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晚明是在向着近代化和民主化发展的时期,清朝的建立则是向着传统化与专制化发展的时期。晚明是可以向西方开放的时期,清代则是必然由西方用军舰和大炮打开国门的时期……晚明的文化所具有的自由化与政治批评化的趋向,到清代亦不见其影踪”。

 

不同时代对晚明的看法

 

总之,晚明是一个传统变迁的时期,这是“变”;加上由于变造成的社会失范,这是“乱”,这呈现出晚明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特色,还不能算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迹象。晚明时代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不同时代的人们,以及同时代的不同个人,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看到了旧时代的暮色,有人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有人嗅到了木乃伊的浓浓臭味,有人听到了新生儿的呱呱哭声。

 

李文君老师总结说,故宫博物院就是“清承明制”的重要物质体现,如很多宫殿名称就从明代一直延续至今,大家可以通过今天的讲座走进历史现场,探究历史奥秘。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与高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