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研究所举办“康熙万寿大尊新考”学术讲座

时间:2016-02-15

  2015年12月4日,应陶瓷研究所邀请,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陶瓷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林业强教授在器物部会议室作了题为“康熙万寿大尊新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陶瓷研究所所长吕成龙研究馆员主持,耿宝昌先生以及来自器物部、文保科技部、展览部、图书馆等部门的30多位员工出席了本次讲座。

 
林业强教授在演讲
  林业强教授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是资深文博工作者、中国艺术史学者。研究范围包括陶瓷器、碑刻法帖、明清工艺品以及古文物鉴定、科技分析等。他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任职40年,曾任馆长、教授、博导,荣休后被聘为该校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故宫博物院陶瓷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南京博物院和辽宁省博物馆学术顾问、香港敏求精舍及东方陶瓷学会名誉会员、前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委员兼考古组主席等。



清康熙青花万寿尊(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万寿尊因外壁以青料书写变化不同的1万个篆体“寿”字而得名。在已发表的公立博物馆藏品中,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各收藏1件,3件传世品造型、尺寸、装饰大体一致。林先生首先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这件藏品的来历,并具体分析其外壁文字的数量、分布、字体变化等特征。万寿尊外壁文字的分布自上而下分别是:口沿面2周,每周77个字,计154字;口沿外1周48字;器身75行,每行130个字,计9750字;足外墙1周48个字。以上共计1万个字。过去通常认为这1万个字皆为“寿”字,且字体各个不同。但林先生仔细观察后发现,足外墙1周48个字中有1个“万”字,其余47个为“寿”字,所以全器实际上是9999个“寿”字加1个“万”字。另外,器身口、足之间的9750个寿字是以每975个为1组,重复书写10组,也就是说该尊上的“寿”字共有975种字体变化。

 
清康熙万寿尊赋笔筒及展开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由于万寿尊本身未署年款,海内外学者对其烧造年代和是否为官窑产品等问题曾存在争议,后来逐渐达成一致看法,即此种大尊应是江西官吏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以前督烧进呈为恭贺康熙五十二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康熙皇帝六十大寿的贡品。林业强教授则以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11年入藏的1件万寿尊赋笔筒为依据,推测万寿尊的烧造时间或可提前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即为庆祝康熙皇帝三十岁生日所特制。该笔筒外壁以青料书写歌咏万寿尊的楷体赋文一篇,文中提到“岁差之数。七十五横列其字以如之积。其余以象润国风之名。一十三直垂墨以均也”,与传世万寿尊的文字排列方式完全吻合,可称得上是万寿尊的“出生证明书”。林先生将该笔筒的赋文内容、书法风格、款识特征等,与传世康熙青花瓷器作对比,认为此笔筒书法的作者可能是攻玉子(生平不详),烧造年代应该不晚于18世纪,很可能是康熙官窑第二阶段(即臧应选督窑时期,1678~1688年)的产品。既然笔筒是为歌颂万寿尊而制,那么其烧造时间一定是晚于万寿尊,再结合官方史书、地方志、皇家实录、起居注等历史文献记载,林先生推测万寿尊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画家刘源设计、督陶官臧应选督烧、两江总督于成龙用来进贡给康熙皇帝的万寿节贡品。
  近年来,林业强教授还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探寻是否还有更多的万寿尊。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还是有所收获。除熟知的3件外,2013年11月27日香港佳士得拍卖了1件原美国私人收藏的万寿尊,被上海龙美术馆购藏。美国纽约私人手中还有1件藏品。另外,还有北京藏家在西城区平安大街西地铁工地、卢沟桥土厂、圆明园等地采集到的万寿尊残片标本。据林先生统计,从目前已掌握的实物资料推测当时至少烧造了8件万寿尊,但若考虑到清代万寿节进贡“以九为度”,那当年很可能一共烧造了9件万寿尊进贡。
  讲座最后,耿宝昌先生介绍了我院收藏的康熙万寿尊和万寿尊赋笔筒,还特别回顾了万寿尊赋笔筒入藏我院的经过。主持人吕成龙所长代表陶瓷研究所对林业强教授精彩的演讲表示感谢,并指出林先生的讲座结合十余年来对康熙万寿尊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通过跨学科研究的方法,综合运用博物馆藏品、商业拍卖品、出土瓷片、官方史书、地方志、皇家实录、起居注等资料,为中国陶瓷艺术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范例。并真诚希望香港中文大学同仁与我院研究人员加强交流,共同促进学术进步。
TAG标签耗时:0.034637928009033 秒

关键词: 南京博物院 青花 笔筒 花瓷 实录 刘源 总督 万寿节 圆明园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