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杨珍研究员在故宫博物院院内举办了学术讲座《清宫遗事》。
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当把文献与人物、建筑、文物等结合起来一起研究的时候,历史将会被还原地更加生动,正如主讲人所说的:“当我在紫禁城中经过这些地点的时候,那些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事情不禁让我浮想联翩。”《清宫遗事》的讲座,讲的正是发生在紫禁城里的故事。依据满汉文档案、文集书札等历史材料,主讲人从发生在清代紫禁城中外朝与内廷八处地方发生的九个历史事件入手,包括:顺治帝在午门楼上导演游戏、康熙帝在武英门前审问权臣鳌拜、在永康左门外大学士“向王跪语”、翊坤宫与宜妃郭络罗氏、皇子值宿南薰殿、废太子允礽一家与咸安宫、雍正年间景运门内隆科多失礼、乾清门前的恩威并施等,从每个事件发生缘由、经过以及结果深入剖析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史迹考察与逻辑分析,探寻纷繁现象背后的本质,从中揭示出清朝皇权政治的演变、皇帝与满汉权臣关系的微妙变化以及满汉文化的交融过程。
事物的表象也许很容易看到,但是探索事物的本质,则需要抽丝剥茧的耐心和细致,历史研究更是如此。杨珍研究员的讲座以小见大,为我们研究紫禁城与清代历史做了非常有益的提示。 广义即为宫廷。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鳌拜(?—1669年)满洲八旗镶黄旗人,因骁勇善战获得清廷授予的“巴图鲁”(勇士之意)称号,是顺治皇帝临终前托孤的四辅政大臣之一。鳌拜为四辅臣中最为专横者,辅政8年后被康熙皇帝设计铲除。
理密亲王允礽(1674--1724年),小名保成,圣祖玄烨第六子,后序为第二子,孝诚仁皇后生。通满汉文字,娴熟骑射。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立为太子。三十五年(1696年),圣祖北征,奉命代行郊祀礼;各部院奏章听太子处理;重要之事,诸大臣议定,启奏太子。次年,圣祖行兵宁夏,仍命监国。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以“僇辱廷臣,专擅威权,鸠聚党羽,窥伺朕躬起居动作”等罪,废太子,幽禁;十月,使居咸安宫;十二月,释之。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复立太子。五十一年(1712年),以结党会饮,再次被废,禁锢咸安宫。世宗胤禛继位,雍正元年(1723年),诏于祁县郑家庄修缮房屋,驻扎兵丁,将移居之。次年,病死,年51岁。追封为理亲王,谥密。子弘皙、弘『0469』、弘晋,弘曣、弘晀、弘晥等12人。官名,唐始设,宋设置渐广。明太祖废丞相,以大学士充顾问,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政令,批答奏章,官品虽低却握宰相之权。清代大学士的品级提高了,职任反而不重要了。乾隆十年(1745年)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名,均为文臣最高的官位。 隆科多(?--1728年),姓佟佳氏。佟氏一门多为清初皇亲,隆科多的姑母,是顺治帝孝康章皇后,即康熙帝生母;其同胞之姐,为康熙帝之孝懿仁皇后。这种多重复杂的亲戚关系,使他成为康熙末年理藩院尚书兼提督京城九门的步军统领,也是康熙帝临终时唯一侍疾并宣读遗诏的大臣。雍正即位后,被命为总理事务四大臣之一,后为雍正帝所猜忌,于雍正五年(1727年)被处永远禁锢,次年死于狱中。
慈宁门外广场东之琉璃门。东向,随墙琉璃门3座。东北斜对隆宗门,南为内务府造办处。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诸王大臣曾议礼于此。
TAG标签耗时:0.04789519309997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