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藏影—西洋镜里的皇家建筑》

  主编:单霁翔
  开本:330×250毫米  1/8
  装帧:精装
  字数:200千字
  图版/插图:423幅
  版次:2014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书号:ISBN 978-7-5134-0634-5
  定价:360.00元
  出版刊社:故宫出版社

  1822年,法国人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拍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桌上的物品》。17年后,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向全世界正式公布了由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é Daguerre)发明的“银版摄影法”,标志着摄影术这一对人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发明的诞生。
  其实,中国人与摄影术的渊源并不比西方人晚。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墨子就发现了摄影术必备的重要光学原理——“小孔成像”,并记录在《墨经》中流传下来。就在银版摄影法刚刚公布的四年后,法国人于勒•埃迪尔在1843年携带整套达盖尔摄影器材来到了中国,拍摄了广州、澳门一带的风景照以及当时少数中国人的人像照,这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中国照片。同年,一位名叫邹伯奇的中国人独立制作出了属于中国人的第一架相机——摄影器,并摄得“平远山水”一幅。可以说,于勒•埃迪尔与邹伯奇是揭开中国近代摄影史序幕的两位开创者。
  故宫博物院现存清末以来各种基质的照片近四万张(件),拍摄时间最早可以上溯至19世纪六十年代,所摄内容以清末民国人物、宫廷建筑为主。在为数众多的影像收藏中,众所周知的拍摄于1903年的慈禧太后系列照片,总量在700张以上;包括紫禁城、西苑三海、西郊园林在内的大量宫殿园林照片,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今日对现存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19世纪八九十年代清宫曾拍摄过一批中央部院大臣及京外官吏的组照,众多影响中国近代史的人物影像得以保存;反映逊帝溥仪退位后“小朝廷”生活的历史照片及其日后寓居天津的生活掠影;还有民国时期在政治、文化、实业、教育、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名人士等等,这些均是故宫博物院在影像收藏方面的特色种类。
  《故宫藏影——西洋镜里的皇家建筑》是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上万张照片中遴选出的精品,其中相当一批照片是首次公布于世。在这套书中,编者尽力将照片的拍摄地点、或精确或近似的拍摄时间标明出来,并相应地选配一些说明文字,目的就是要将每一张照片的历史信息尽可能完整地展现给读者,使这些照片的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在本书中,收录了紫禁城、西苑三海、三山五园、避暑山庄、西山名胜、皇家陵寝等与宫廷有关的建筑照片400余帧,其中尤以大量的紫禁城内照片最具特色。在这批照片中,从1900年外国摄影师拍摄的最早一批紫禁城内部照片,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作为开放的博物馆而留下的馆室外景照,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而这半个世纪正是紫禁城六百年历史上最为起伏动荡的一段时间。这期间,既有外敌入侵,共和蒙难,国宝播迁的艰辛,又有建立博物院,大师云集,宣传文化精髓的气概;既有军阀禁锢,日伪统治的屈辱,又有奋力革命,改朝换代的豪迈……可以说,紫禁城半个世纪的风霜雪雨,与中华民族奋勇不屈、力争自由的革命历史紧密相连。这半个世纪的缩影,凝聚在一帧帧灰白照片中,这是紫禁城的记忆遗产,更是民族的历史财富。
  除紫禁城外,大量反映西苑三海、三山五园、避暑山庄百年历史变迁的照片更具历史价值。从1860年的清漪园到1912年的避暑山庄,时间跨度也是半个世纪,很多业已消失的历史建筑得以通过历史照片的形式留存至今,意义非凡。

目录
序言
上篇 从紫禁城到博物院
下编 皇家苑囿与陵寝
图版索引
编后记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