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画家的色彩观念是讲求简练,这是受到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绘画有其独特的色彩法则,大致有两种:一种以提炼描绘对象的固有色为主。古代画家们认为固有色是物象的本质色彩,这种设色绘画画面的颜色经过高度概括,不同于西方绘画表现出物象所受到的光源、环境色彩的影响。另一种是以墨为主,画面基本上是一种颜色,有点像西方绘画中的素描。
·色彩绘画
在有色彩的山水画中,最突出的是青绿山水,在青绿山水中,最伟大的作品是宋代宫廷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
画中表现了中国北方的名山大川,场面宏大,空间开阔,画家仿佛是天空中边飞行边俯瞰大地,可见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图中,用金线勾勒出物象的轮廓,用浓重的青绿色敷染山石。青、绿两色是画家对山林苍翠之色的高度概括,使画幅更显雅致而无浮艳之弊。画中群山起伏呼应,人们出游、渔猎等活动历历在目,舟桥楼阁等描绘得工细精整,使观者感觉自身宛如进入了画面游历。900多年来,这幅作品一直是描绘青绿山水的画家的范本。
·水墨绘画
中国绘画并不因为色彩不多而影响了它的表现力,恰恰相反,有限的色彩给观众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在中国绘画里,水墨
绘画的色彩仅有一种,黑色的墨,然而,它可以令欣赏者感受到一个精妙绝伦的水墨世界。从南宋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卷看,图中的丘陵和树林均用墨笔画出,但并未给人以黑山、黑树的感觉,相反,给人以郁郁葱葱的色彩感觉,特别是雨后苍翠欲滴的青山、灰蒙蒙的天空、浮动的彩云,因此可以说,中国绘画有许多内容不是靠画家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而是靠观众去感觉、体会。如画中出现的空白,虽不着一笔,但只要与周围的景物联系起来,可使观者感觉到像天空、像江河等等。因而观众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可发挥更多的艺术想象力,亦更具主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