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士慎(1686-1759年),字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安徽歙县人。一生清贫穷窘,酷嗜茶,性爱梅,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安贫乐道。晚年双目失明,却自我安慰道从此不用再见那些忙忙碌碌的平常人了。以手摸索作画,经过不懈地努力后,比未失明时画得更加工妙。善画梅、竹,工篆刻、八分书。刻印与高翔、丁敬齐名。所画梅花清淡秀雅,有一股疏香冷气,以抒发其清高孤傲的襟怀。故金农评道:“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
 
春风香国图轴 墨梅图卷 春风三友图轴
图像采用Livepicture技术制作,点击后可在新窗口中仔细观赏。

【嗜茶如命】 汪士慎一生最大的爱好莫过于饮茶,可以一日无饭,不可一刻无茶,因此又被人称为“茶仙”。他遍尝群茶,对各种茶的味道、特点了熟于胸。更讲究煎茶,除山泉之水外,还用贮藏的雪水,并在画坛上留下一段以诗、画易雪水的佳话。与二三知己促膝品茗,谈诗论画,是汪士慎平生最大之乐事。但由于他嗜茶过甚,导致血气耗损,罹患眼疾以至左目失明,可谓代价惨痛啊!

【心观】 乾隆四年(1739年),54岁的汪士慎游览浙江后所患的目疾日益严重,回到扬州后,左眼就失明了。画家失去一目,实属不幸,但他认为少一目更能安心作画,未尝不是不幸中之大幸,并自刻一印云“尚留一目著梅花”,壮志未减,加倍奋发。乾隆十七年(1752年),汪士慎67岁时,他的另一只眼睛也看不见了,这使他的处境愈加艰难。但篆刻家丁敬的赠诗中“肉眼已无天眼在”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画家的心境。汪士慎以“心观”为印,用心看世间,用手摸索着写字绘画,经过努力,竟然比未盲时更具神妙。

【“汪梅”】 梅花是汪士慎画的最多而且最富魅力的作品,因其风格独特,而被称之为“汪梅”。汪士慎的作品十分注重章法的构成,又用秀逸的行草书笔意勾点花瓣与花蕊,所绘的繁枝梅与高翔的疏枝梅并闻,被金农赞为得画梅之妙的广陵二友。汪士慎所绘之路边野梅具“冷香”、“灵秀”之特色, 孤芳自赏,顾影自怜,清秀绝伦,生动无比,仿佛嗅之有香。
  ©故宫博物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