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鱓(1686-1762年),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墨磨人等,江苏兴化人。曾以画入宫廷充当内廷供奉,因“才雄颇为世所忌”而被排挤出宫,后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为政清简,深得百姓爱戴,却因触犯权贵而被罢官。之后,便往扬州卖画。李鱓在宫廷中曾从蒋廷锡学画工细妍丽的花卉,之后师从指头画家高其佩,在扬州又取法石涛,画风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他主张绘画要“自立门户”,但自己的画风却多为继承前人的成果变化而来。善画大写意花鸟,题材广泛。精于诗书画的结合,以题诗发挥画意,立意不时关乎民生。用笔挥洒自如,泼墨酣畅淋漓,一反文人画的文秀纤弱,易之以奔放豪爽之格。张庚评其画道:“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多得天趣。”
 
 
  荷花图轴 芭蕉竹石图轴 松藤图轴
 

【神兽与鳝鱼】 李鱓的“鱓”字,有两种读法,一读为tuó,即鼍,也就是扬子鳄,在古代被视为神兽。当年李鱓在临淄为县令时,人皆知为李tuó,因为官老爷的名字是不能念错的。另一种读法为shàn,即鳝。李鱓落拓江湖,多次题画署名为“鳝”,自认为是田间鳝鱼而已。从鼍到鳝,也就是从神兽沦为普通小鱼,多少反映了李鱓“两革功名一贬官”的坎坷命运。

【写意花鸟之前驱】 李鱓以写意花鸟画的成就名居扬州八怪的前列,他的可贵之处在于拓展了写意花鸟的取材领域,将葱、姜、瓜、茄、辣椒、茭白等一一入画,并将诗书题跋与画面结合,点出深意,而且扩大题诗在画面上所占的空间,大有书画不分、喧宾夺主之势,实际上却利用书画的相生互动加强了画面的气势,造成不守绳墨的奇效。李鱓的写意花鸟笔致简练,水墨酣畅,突破了正统画派恪守古法的陈套,成为其“怪”之所在。

【臣非老画师】 李鱓29岁时向康熙皇帝献画,受到赏识而被擢拔为“南书房行走”。这个阶段,李鱓春风得意,治印之中有一方曰“臣非老画师”。对这方印的含义理解有三:一、非老画师,自谦也;二、非老画师,画艺尚且如此,自得也;三、终老画坛,非宿愿也。李鱓希望以此印向圣上表达自己对仕途的渴望,可是皇帝要李鱓走的是效仿四王的画院主流派画风之路,这正是李鱓所不屑的,他更倾心于写意画派,结果不断遭人非议,致以“画风放逸”被逐,使其宫廷求仕的美梦终成泡影。
  ©故宫博物院版权所有